TikTok、Lazada混战:东南亚电商的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
发布时间:2024-07-09 点击:189
东南亚,因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,成为电商掘金下一片沃土。
背靠“东南亚小腾讯”sea的新加坡电商shopee,凭借低价模式一路攻城略地,目前已是该地区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购物网站。
同处头部梯队的东南亚本土电商lazada,近几年也迎头赶上,日渐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pptopia数据,shopee为2021年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,lazada排名第九。
2021年全球购物app下载情况
除了盘踞于此的各个本土电商平台,众多出海寻找出路的中国企业,构成了这个市场电商队伍的生力军。
时下风头正劲的tiktok,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自2021年初开启东南亚之旅后,tiktok迅速抢滩,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在印尼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六国开通业务,用户量和销售额双双攀高。
比字节跳动更早出海的快手,一度也在东南亚加足马力,想要分一块“蛋糕”。只不过,出于组织架构调整、战略收缩等原因,快手的东南亚之行始终难有突破。
巨头的涌入、竞争的加剧,让东南亚电商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,也充满想象空间。
但看似性感的东南亚电商市场,实际经营起来远没有那么容易。
在这块超45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,生活着11个国家的约6.7亿人口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,支付、物流设施建设程度不同,就连宗教信仰也存在差异,无疑给电商平台的发展增加了压力。
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之间,隔着电商平台业务落地的能力。
01
风起云涌的市场
在中国企业和资本的作用下,东南亚电商早几年就展开了混战,激烈程度虽不及国内市场,却也是暗流涌动。
按照类别来看,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中心化电商平台和新型社交电商两大类。其中,前者又可以分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和自营电商,代表分别是shopee、lazada和anker、yks等;后者则可以分为独立站和社交电商,比如shein、zaful和facebook、tiktok等。
聚焦中国资本控股的电商平台,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最大、基础设施最全的毫无疑问就是——lazada。
公开资料显示,lazada于2012年在东南亚成立,一直坚持本土化运营策略。2016年,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控股lazada,将这个东南亚本土电商平台带入了中国消费者的视野;次年,阿里巴巴又以10亿美元增资lazada,对后者持股比例也上升到了83%。
尽管2018年,阿里巴巴再追加投资了20亿美元,但资金只用于业务发展,并非股权投资,持股比例未有进一步攀升。
直到2022年,阿里巴巴多次向lazada注资,全年累计注资额约达16亿美元。至此,阿里巴巴基本实现了对lazada的完全持股。
在阿里巴巴全面进入、主导运营的几年里,lazada一方面延续本土化策略,主要用本地人管本地业务、本地商家经营本地业务;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承接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和人才资源。
据悉,阿里巴巴自2012年起就立足自建物流体系,目前已拥有东南亚第二大b2c物流网络,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的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;2017年以来,公司还从国内抽调了技术团队,重构升级lazada原有技术体系。
此外,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运营玩法,如直播带货、短视频等也被带到lazada。根据官方数据,2021年3月,通过lazada的直播平台lazlive实现的商家线上直播次数同比增长180%,通过lazlive成交的销售额更是同比飙升了670%。
但平台的核心策略,是多年不变的本土化,从供给端到运营端的本土化。
截至目前,lazada业务主要覆盖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和越南这六个东南亚国家,每个国家都有负责当地市场的ceo,除lazada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兼任印尼ceo外,其余五国ceo基本是从一线摸爬滚打提拔上来的当地人。
lazada集团首席运营官秦潇透露,lazada平台商家也是以当地商家为主,“大头在运营本地商家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深耕本地、人都在本地运营(的原因)。”
另一个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势头正猛的企业就是tiktok。
2021年2月,tiktok的电商平台tiktok shop在印尼开通电商业务,打响了tiktok进军东南亚的“第一枪”。
在业务实际运营过程中,tiktok
shop与lazada一样,在印尼奉行了本土化策略。一个明显标志是,平台只对本土玩家开放。据36氪消息,tiktok shop
2021年gmv最高约60亿元,其中70%上下都来自印尼。
除了借鉴其他平台的发展思维,踩着直播短视频风口起来的tiktok,在东南亚市场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基因优势、推行直播电商,于2021年4月开通了直播购物小黄车功能。
据sensetower数据,tiktok在印尼约有2亿用户下载量,占到整个东南亚地区40%以上。去年印尼开斋节期间,平台订单量增幅达493%,gmv增幅高达92%。
眼见着印尼市场成绩突飞猛进,tiktok趁热打铁,相继在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开启了电商业务,试图抢占更多东南亚电商市场。
快手比tiktok更早出海,2017年就推出了国际化应用kwai。东南亚也一度被快手列为海外核心市场,写入公司2021年一季报中。但受困于组织调整、战略收缩等问题,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。
巨头的进入,还吸引了资本涌入东南亚。越海资本联合7点5度发布的《东南亚创投经济报告2022》显示,2022年东南亚创投交易规模及数量仍处于高位,中后期项目占比提升;具体来看,截至2022年12月,东南亚风险投资交易数量657笔,总投资金额达93.81亿美元,较2020年有显著提升,预计全年投资数量及金额与2021年基本持平。
02
广阔的生意前景
资本和巨头不约而同钟情东南亚,主要还是基于这个市场较大的人口红利和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。
根据datareportal数据,截至2021年末东南亚总人口约
6.70亿,占世界总人口的8.58%,体量约为半个中国人口数。其中有两个国家人口过亿,分别是人口达2.78 亿的印尼、人口约1.12 亿的菲律宾 。
对比全球人口平均1.0%的年增长率,该地区人口保持较高增速,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人口增速达1.3%。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认为,国内消失的人口红利可在东南亚地区复现。
从年龄结构看,东南亚4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70%,
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5-34岁范围内。人口占比最高的印尼和菲律宾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0.3岁、26.3岁,人口结构相对更为年轻。
而线上购物往往更易被年轻人接纳和吸收,电商行业也更易在年轻化国家和地区率先渗透,这就展示出了东南亚市场的人口红利优势。
从gdp水平看,印尼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六国gdp占整个东南亚市场gdp比重高达96%,基本可以代表地区整体情况。
根据choice数据,东南亚地区近年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但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悬殊;国土面积最广、人口最多的印尼,gdp体量是新加坡三倍,但人均gdp不及新加坡二十分之一。
不过,自2015年以来,
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,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随着东南亚新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,中产阶层将逐步扩大,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升。
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对比:抛开发达国家新加坡不计,将东南亚五国2021年人均gdp与中国比较发现,马来西亚发展水平与中国相仿,泰国人均gdp为7233美元,接近中国2013年水平,
印尼(4292 美元)、越南(3694 美元)、菲律宾(3549 美元)人均gdp相差不大,更接近中国2009年水平(3838美元)。
深耕东南亚市场十余年的秦潇告诉全天候科技,东南亚市场虽然整体经济环境没法跟国内市场比,但地区互联网渗透率非常高。“有些国家互联网渗透率达到80%-90%,特别是年轻人群使用率非常高。”
datareportal的数据也显示,到2022年初,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.42亿人,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
8.93%,其中印尼基数最大为2.05亿人;东南亚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4.1%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(62.5%),其中新加坡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达到92%,马来西亚次之达到89.6%,渗透率最低的菲律宾也有68%。
某种程度上,gdp增速代表着电商消费潜力,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,也意味着该地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03
竞争进入白热化
市场空间不等于占位空间,规模前景也不代表就能落地,任何一个商机的变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实际业务经营过程中,从“发展蓝图”到“执行路线图”,有很长一段距离。尤其是在东南亚这个相对复杂的市场,电商经营难度更是比想象中大。
秦潇透露,2013年离开天猫去到海外业务时,国内互联网电商发展已经非常成熟、商家运营意识